今天是:
简体中文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大化 > 经济发展 > 内容展示

大化县2015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6-02-18 11:50:01  来源:  浏览次数: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县委、县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主动作为、有效化解经济下行、需求疲软、资金紧张等方面压力,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扎实开展工作,全年经济在新常态下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运行特点
  (一)经济总量有新突破
  
初步核算,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988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6%,增速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比全区低0.5、比全市高3.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553万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58057万元,增长9.9%,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221808万元,增长12.5%;建筑业增加值36249万元,下降3.4%。第三产业增加值194271万元,增长5.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为16.2:47.8:36。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第一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拉动全县GDP增长0.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5%,拉动全县GDP增长5.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4%,拉动全县GDP增长1.56个百分点。
  从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看,一季度增长35%,上半年增长22%,前三季度增长9.5%,全年增长7.6%。前两季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9.9和15.5个百分点,后两季度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1.9和14.7个百分点。全县经济增长变化趋势与全国、全区、全市基本保持一致,呈现出由高速增长转为适度回落的趋势。
  (二)农业发展态势平稳
  2015年6月,由于受到50年一遇水灾,全县农牧业受灾情况严重,但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三农”重点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投入,全年农业经济形势好转。一是农业经济效益较好。全县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53164万元,同比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48403万元,增长4.4%;林业产值7973万元,增长1.4%;牧业产值76316万元,增长2%;渔业产值17716万元,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757万元,增长7.6%。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虽然粮食产量灾后略有减产,但其他农作物产量稳步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7.34万吨,同比下降1.18%。蔬菜产量达4.63万吨,增长5.99%;水果产量1.25万吨,增长10.31%。
  (三)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87753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5109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全部工业增加值2218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8%,增速排全市第3位。工业增加值从上年占GDP总量的44.7%下降至41.1%,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在减弱。
  (四)新开工项目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力减弱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全县新开工项目增量不多,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支撑力度不强,资金到位缩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往年,与去年相比出现较快回落,投资总体发展后劲乏力,需要进一步重点关注。
  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农村非农户)200151万元,同比下降21.5%,比一季度上升4.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108448万元,同比下降37%。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3768万元,同比增6.8%;更新改造44816万元,同比下降59.7%;房地产投资8432万元,同比下降20.6%。农村投资208531万元,同比增长73.4%。
  (五)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
  201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511万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全市高0.2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4位。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09441万元,增长10%;农村实现零售额44070万元,增长6.6%。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39974万元,增长8.8%;餐饮收入13534万元,增长11.2%。批发业销售额为40428万元,增长7.2%,零售额为21404万元,增长14.5%。在商品零售业中,销售额为126709万元,增长10.3%,零售额为118570万元,增长7.8%。
  (六)财政收支基本稳定
  
2015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5700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总量和增速全市排位都是第3。其中:税收收入48838万元,同比增长23.8%。主体税种增长稳定,增值税收入增长17.9%,营业税收入下降3.3%,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59.9%,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37%,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增长27.9%,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增长61.3%,土地增值税收入下降5.7%,契税收入下降8.6%。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5911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七)金融信贷运行平稳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50194万元,比年初新增存款132634万元,同比增长25.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增长15%;广义政府存款余额增长16.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3283万元,比年初新增贷款28706万元,同比增长7.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下降35.5%;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7.7%;消费贷款余额增长10%;经营贷款余额增长39.8%。
  (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1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531元,同比增长7.2%,增速全市排位第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546元,同比增长7.9%,增速全市排位第4。
  (九)建筑业下滑趋势明显
  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1823万元,比上年下降5%;实现增加值36249万元,比上年下降3.5%。
  二、全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5年,全县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需求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运行总体稳中趋缓。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来看,全县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调结构压力并存,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质量效益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亟需化解。
  (一)农业持续增收压力增大
  一是近年来粮食生产已实现连年增长,在土地产出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模式、技术等没有出现较大突破的条件下,要确保粮食持续增产难度将越来越大;二是由于家庭种植业生产效益较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稳定农业生产;三是畜牧业受市场、疫病、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但市场价格波动,势必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着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
  (二)工业快速增长后劲不足,支撑乏力
  
一是新增因素不能有效拉动工业增长。今年全县没有大的工业投资项目投产,没有新升规入库企业,拉动力不强,工业经济仍然以电力等资源性行业为主,新兴行业发展缓慢、占比较低,难以支撑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是工业企业经营困难加剧。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家企业拉动工业生产发展,其他6家企业对工业生产发展贡献不大,且停产的趋势。
  (三)投资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投资已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速增长(主要是岩滩电站二期扩建工程投资支撑),基数也越来越大,加之项目储备不足、资金不足、投资者投资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要继续保持投资的快速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四)房地产市场低迷,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难度大
  
2015年,全县商品房销量持续下降,虽然开发商采取多种促销手段,但购房者观望情绪依然较浓,市场前景并不明朗,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五)财政增收难度加大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效益明显下滑,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全县税收增长乏力,同时,由于房地产开发趋于谨慎,土地交易大幅减少,土地出让收入下滑明显,全县财政增收困难较多。
  (六)消费增长乏力
  在影响居民消费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是最直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近年来,我县城乡居民收入虽然稳步增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在连年上升,但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热情却与此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其原因主要是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少家庭和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有顾虑,消费信心不足,并尽可能多地增加预备性储蓄用于上述几方面的支出,从而限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同时受餐饮、住宿业增长缓慢、电子商务对实体销售造成冲击等因素影响,消费品市场持续疲软。
  (七)服务业发展压力较大
  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增长5.8%,增速缓慢,分别比全区、全市低3.9和1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8个百分点。除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增速同比增长较快外,其余行业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导致第三产业增长缓慢。
  三、工作建议
  (一)着力转换思想观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前全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对促进大化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加快发展,仍然是我县重中之重的任务。一要认识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二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继续扩大有效投资,深度挖掘消费潜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推进全县经济稳中求进、进中提质、质效齐升。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
  
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大力扶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巩固特色优势种植业和养殖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农业产业不仅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粮油、蔬菜和肉蛋食品;还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因此,抓好农业和农村的各项工作,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全县经济的稳定增长意义尤为重要。
  (三)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
  工业是拉动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工业经济发展快慢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增长率高低。因此,要努力做大工业总量,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中谋划上一些规模大、产业链长、技术层次高的项目,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这是我县工业应对生产经营成本高企、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之策。二是加强工业生产调度,对生产下滑企业,及时分析原因并帮助解决问题,做到一企一策,心中有数。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三是加大新上规模企业的培育力度。由于现有企业大部分已基本达产,大幅增长的空间有限,单靠存量增长很难拉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快速增长将主要取决于新上规模企业的拉动。力促新增工业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及达产达标,培育规模以下企业上规模,是确保工业发展后劲的关键。四是加快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优化升级,不断挖掘内部潜力,有效推动工业经济增长。  
  (四)强化招商引资,多管齐下抓投资
  
继续增加重大项目的储备数量,增强投资发展后劲。投资仍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保持投资的适度规模和速度,正确处理好投资与稳增长、调结构的关系。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加大项目策划、储备、招商、立项工作力度。储备一批产业链条长、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环境污染少的大项目,增添经济发展后劲。实施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推进项目建设责任制管理,加强项目跟踪、督查。
  (五)大力培育“四上”企业
  加大力度培育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有资质的建筑业、房地产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壮大全县经济总量。    
  (六)合理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一要遵循市场调节规律,支持刚性购房需求和改善性购房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加快商品房库存消化,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要加大房贷业务宣传力度,督促手续未齐全的房地产开发商完善各项手续,达到入统条件后,及时纳入统计,做到应统尽统。
  (七)以培强税源为重点,努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一是培强税源基础,大力支持、帮助、协调解决好我县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扩大产品销量和经济总量,增加税收;积极寻求和建设后续税源项目,努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二是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加大对重点税源和非税收入的监控力度,做到依法应收尽收。三是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切实做好项目申报、协调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减轻县级财政压力。
  (八)培育消费热点,努力增强消费活力
  
从创新供给着手,努力增强消费活力。一是着力打造节假日和新型方式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教育消费、信息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热点。二是推进消费载体建设,建设一批现代化商业服务设施和特色街区。优化消费环境,加大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交通管理数字化水平,降低居民的出行成本。提升旅游服务和配套设施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乡村农家乐旅游,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旅游产品。三是培育发展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加快以电子商务、网络购物为主的服务业新型消费方式发展。
  (九)以发展服务业为重点,优化三产结构比例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化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一是要引导、扶持、培育一批住宿和餐饮业、旅游业、文化和娱乐业、公共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巩固壮大一批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人员,提高第三产业总量,优化三产结构比例。二是要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服务业涉及范围广、部门多,各部门要按照“统一制度、部门分工、各负其责、集中核算、上下贯通、横向联动、沟通快捷、运行高效”的服务业统计工作体系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切实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三是研究、制定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税收、管理费收取等方面给予优惠,简化办证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上一篇:大化县2014年经济运行分析
下一篇:大化县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7 © 版权所有 www.sb488.com www.sb488.com信息中心(0778-5818531) 管理维护
地址:大化县新化路 邮编:530800 技术支持:大化通途电脑公司
备案/许可证编号:桂ICP备14001878号  网站标识码:4512290003
大化瑶族自治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 报警电话0778-5818081

桂公网安备 45122902000008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