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
发布时间:2016-11-15 16:51:23 来源: 浏览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31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上
自治县县长 蓝瑞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自治区、河池市各项决策部署,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开展“五大工程提升年”活动,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县经济平稳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县16项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全部完成,其中有8项指标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99亿元,同比增长7.65%;财政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5.8%(加上政策退税岩滩电厂9103万元,财政收入实际完成6.61亿元,同比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32亿元,同比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51亿元,同比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9亿元,同比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5亿元,同比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31元,同比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46元,同比增长7.9%。
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凝聚开放创新正能量,推进重点改革实现突破。一是统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成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由自治区垂直管理调整为县人民政府直接管理。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县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精简45%。推进不动产机构建设,设立了不动产登记局。在六也乡开展乡镇“四所合一”改革试点,组建六也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二是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税收、信用担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多行业和多领域建设。2015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1433户,新增就业人数3359人,注册资金1.2亿元。三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完善了县财政局、大修厂、江滨南路东段等三块拍卖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民族新城二期用地完成了平面规划设计,努力形成城镇周边各村居住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向城镇靠拢、互促互动的城乡发展体系。四是统筹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完善了改革信访体制、群众诉求表达机制、联合接访、带案下访机制,健全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工作机制。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完善政法机关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制度和依法终结制度。五是统筹推进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主动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快打造“首府一小时经济圈”,配合推进信息通信、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社会保障、旅游等领域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及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相关编制工作。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各类招商引资活动重点项目的落地服务工作。
(二)把握结构调整主方向,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一是加速发展现代新型工业。完成工业园区扩规修编工作,园区规划面积达到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标准,构建了“一区三园”(工业园区,城南综合工业园、城北科技产业园和岩滩工业园)的工业发展格局。积极培育新材料产业,辉绿岩加工业、人造石英板项目、碳酸钙产业等顺利推进。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达238.33万千瓦,年内发电量达118.44亿千瓦时。2015年全县实施内资项目29个,内资到位资金18.01亿元人民币,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外资到位资金4800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6%。二是稳步推进农业产业。重点在“稳、快、精、大”四个字上做文章。年内全县粮食总产量达7.34万吨;水果总产值达3786万元,增长15.73%;核桃种植面积累计达20.6万亩,甘蔗种植面积7.08万亩;生猪饲养量达55.56万头,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6.3万头、34.2万只、204.02万羽,肉类总产量达2.87万吨,与上年同期持平;水产品总产量1.75万吨,增长4.69%。同时,大力培育桑蚕、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均取得很好的效果。三是突出打造生态旅游精品。依托红水河百里画廊、岩滩湖光山色风景区、七百弄岩溶地貌、布努瑶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继续实施巴马国际长寿养生度假区旅游建设大会战。大力扶持“农家乐”乡村旅游项目,引导农民利用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农家特色等发展旅游业,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目前全县共有星级农家乐12家,其中七百弄布努人家农家乐荣获“广西十大民宿客栈”称号。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于2015年12月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围绕城乡新风貌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步伐。
一是续推旧城改造。继续打造富有山水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首府南宁民族生态卫星城,将壮、瑶民族文化有机融入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总投资超过60亿元的两桥一坝景观带等13项重点城建项目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风貌初现。
二是主推新城建设。目前,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项目已完成投资17亿元,建成40栋搬迁户安置公寓楼,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配套的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已全面动工,第一批1128户安置户5618人已搬迁入住。
三是力推城乡风貌改造。1.整合资金对红水河百里画廊两岸村屯和大化至巴马二级路沿线村屯进行风貌改造。目前都阳镇、岩滩镇已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大化镇达悟村达悟屯等4个自治区风貌改造示范村屯已全部完工。2.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300万元,完成了县城区红电南路等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提前并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的20.2公里建设任务,完成8个直排口污水截流工程。投资1.52亿元,完成了县城区红水河一桥加固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3.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投入8774万元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工作,初步建立了村收镇运县处理、村收村运片区处理及就地处理的垃圾清运模式。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库区和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工作成效明显。
(四)打好开发扶贫攻坚战,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紧围绕“813扶贫计划”,扎实推进多元化扶贫模式,推进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年内筹措到各类扶贫资金2723.3万元,通过产业专项扶贫、生态扶贫搬迁、联合养殖扶贫试点、贫困村互助以及扶贫奖励等方式,实现贫困人口减少1.8万人,减贫率为18.24%。一是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大力实施广西大水面养殖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新增网箱养殖1002箱;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两性花山葡萄种植2454亩、高产高效桑园种植1250亩、珍珠李种植840亩、油桃种植760亩、旱藕种植1450亩。二是全力推进连片开发扶贫。抓好六也乡开发扶贫“整乡推进”试点建设,开工建设项目136个,已竣工105个,累计完成投资9850万元。继续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开发扶贫,已完成投资3195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修建屯级道路26条;完成产业扶贫项目5个,覆盖贫困村39个,受益群众2686户12180人。三是实施扶贫开发新机制。共发放补助资金359.6万元资助2015年贫困家庭子女在校生,其中资助在读大学本科生211人,在读高职、中职生846人;围绕十大扶贫产业,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90期,培训1.5万人次;完成扶贫到户贷款发放6957.33万元,帮助贫困农户1899户解决发展资金问题。四是加大社会扶贫工作力度。区、市、县直共派出驻村第一书记152人、新农村指导员245人,开展“6532”结对帮扶工作,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8755万元;引进广东省和东莞市、梧州对口对口帮扶资金255.9万元,支持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千企助百村”活动,实施一企一村“村企共建”活动,全县有23家非公企业与贫困村建立了帮扶关系,意向投入帮扶资金达150多万元。五是全面开展精准识别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共选派精准识别工作队员1587人,安排专项资金167万元,举行业务培训班17期,培训精准识别工作骨干51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张贴通告和精准识别工作流程图等资料约35000多份,开展全面督查工作两次,全县督查通报两次。2015年通过开展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工作,已精准识别并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总数8.078万人。
(五)紧扣改善民生出发点,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科教文卫再创佳绩。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大化县获得自治区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广西知识产权试点县;科技强县专项计划——岩滩库区大水面复合式生态养殖开发及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示范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结题验收。总投资1.58亿元实施73个教育建设项目,教育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大化五中全面建成并正式启用。以诚信计生为主要抓手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有效的落实,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7‰以内,人口结构日益趋于平衡。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99%。2015年8月31日,在全区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现场会上,我县先进经验做法入列会议典型交流材料。二是强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投资5200万元建设的县文体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投资800多万元完成十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投资6000万元续建大化至巴马二级路,目前基本实现全程通车;实现14个屯的通屯级路16.3公里,升级硬化屯级道路46公里,解决1.13万人出行难的问题。完成水利项目总投资7700万元,其中投入3288.9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6处,有效解决了2.3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投资1932万元建设百马、古文等四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县妇幼公共卫生业务综合楼、75个改扩建村卫生室项目。三是社会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88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达到了控制在4.5%以内的要求;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2015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616套,总投资13.7亿元,均已按照自治区、市级的时间节点要求全部完成。四是库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继续抓好总投资3.7914亿元的岩滩库区处遗规划项目建设,项目共924个,目前已完成投资3.2558亿元,完成投资率85.88%。大中型水库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上级下达19个项目,已完工10个。五是扎实推进平安大化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公开接访和带案下访活动,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年内全县未发生赴邕进京非正常上访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强力推进平安大化建设,“天网”工程和“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成功处置“6·14”特大洪灾;完善农村道路安保体系,有效杜绝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2015年6月全区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六)厉行作风建设新要求,推进行政效能快速提升。全县基本实现行政审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集中进入县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和办理;加强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年内通过政府网站、政府信息统一平台等公开政府信息共14305条。支持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推进廉洁政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政令畅通。2015年,监察机关立案查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案件29件,结案25件,给予政纪处分25人(其中科级干部18人)。强化政府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加大审计监察力度,政风行风明显转变。认真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复人大代表提案81件、政协委员提案47件,办复率100%。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国防、双拥、外事、侨务等工作继续加强,群团组织、审计、工商、物价、税务、邮政、农机、供销、保险、气象、人事编制、消防、新闻出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中直、区直、市直单位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人民武装、武警、公检法司为我县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不仅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传统产业受到极大冲击,还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全县上下,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实施了一批长远有利的大事,解决了一批困扰多年的难事,办好了一批惠及民生的实事,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干群的团结奋进,得益于老领导、老同志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群,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面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增长慢的基本现状仍未改变,扶贫攻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传统支柱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特色旅游业发展缓慢,受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较为突出;一些部门作风不实、担当不够、执行不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科学分析,坚定信心,逆势而上,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6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实施小康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2016年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稳进突围、提质发展为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认清新形势,抢抓新机遇,适应新常态,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86亿元,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5.87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同比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37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1亿元,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58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增长1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5亿元,增长7%;其他指标控制在市级下达的范围之内。
三、2016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实现2016年的工作目标,是民心所向、责任所系。围绕实现全年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精准脱贫,建设更加和谐的小康社会。要以自治区“七个一批”和“十大行动”为指导,精准发力,努力实现2016年全县贫困人口2万人脱贫的目标,贫困村脱贫摘帽11个,在按时保质完成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一是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全年计划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户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1万人。二是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全年计划实施移民搬迁8000人。其中:县民族生态新城安置7000人,各乡镇安置点1000人。人均搬迁补助约24000元。 三是转移就业扶持一批。计划通过就地转移就业或外出务工实现稳定脱贫2000人。四是产业扶持脱贫一批。全年计划产业脱贫5000人。五是教育扶智帮助一批。用好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支持贫困户的子女完成从学前到大学学龄的学业教育。六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贫困村,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一条生态脱贫新路子。七是医疗救助解困一批。对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用好新合疗等医保政策,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大病医疗保障范围予以救助。
(二)坚持开放创新,建设后劲十足的项目储备库。
科学谋划,分类推进,着力构建符合县情实际的投资建设项目规划体系,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社会贡献率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努力形成“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局面。据统计, 2016年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计划74项,总投资规模79.13亿元,2016年度投资规模25.28亿元,建设周期3.13年。其中,新开工项目31项投资20.79亿元,竣工项目17项投资2.22亿元,续建项目26项投资3.12亿元。列入2016年计划的前期工作项目29项,项目总投资69亿元。
(三)坚持转型升级,建设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
突出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工业。充分利用我县荣获的中国长寿之乡招牌,依托丰富的养生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按照打造“三园一城”的工业发展布局,以发展长寿养生产业和劳动密集产业为主线,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坚持新建与改造并举,不断促进我县工业转型升级并提质发展。一是加快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年加工2万吨络用丝瓜加工和丝瓜原液化妆品加工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100亩项目土地的征收工作。二是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以大化县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作为依托,快速推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电子商务基地建设,大力扶植电商入园创业,为搬迁农户提供更加广阔的宜居、宜就业、有保障、能脱贫致富的发展空间。2016年力争完成创业园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基地、仓储物流、劳动密集型标准厂房详细规划设计和筹建工作。三是推进清洁能源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依托都阳、岩滩、北景等区域的风能资源,引进风电开发企业进驻主塔测风,并开展项目实地勘察、规划、风速数据收集分析等前期工作,协助企业切实做好该区域内风电装机容量的核准工作。四是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快工业园区项目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城南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范围的公路两边征收土地1000亩以上。加快古肖路口至龙口社齐过往园区10公里园区主道路建设。力争完成园区一条宽12米、长1000米园区道路及路灯亮化工程。加强对岩滩工业园区的土地管理,制定岩滩工业园区项目入园管理办法,规范项目投资强度、项目动工期限、竣工期限和项目产出强度。五是强力推进资源优势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和扶持恒宜矿业公司、海泰环保材料公司和新亚硅业公司生产出口型人造石英板项目,力争今年有三家公司顺利投产。加快推进广西济民制药厂出城入园工作,力争年内做好制药厂迁移至城北工业园有关迁厂扩建和技改服务工作。整合木材加工业,坚决淘汰工艺落后、木材利用率低、产品层次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加工企业和场点。
突出理念转变,做细做深农业。一是巩固传统农业,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优质水稻、玉米,确保口粮基本自给;根据市场导向,大力发展高效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亚热带名优水果、糖料蔗等经济作物;突出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加强产业升级。二是突出抓好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坚持严格按照自治区建设标准和示范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投入和土地流转进度,重点推进果蔬产业的挖坎、备肥、种植,以及观光农业园大棚、园区道路、服务中心、民房改造等项目的实施进度,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逐项研究破解。三是紧紧围绕生态大化、美丽大化建设,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继续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实施科技工程,建立一批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一批农村新型实用技术人员,形成科技服务和支撑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格局,建立起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四是抓好特色产业开发。大力推广水果新品种种植技术,抓好特色农产品培育,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巩固全县桑园面积和“大化大头鱼”生产基地,大面积种植旱藕和中草药,发展林下养殖,同时加大山羊、生猪、肉牛、畜类养殖力度。
突出融合互动,做精做特旅游业。一是加快各重点旅游景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继续做好与广西国鹏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等旅游投资企业的服务、沟通和协调工作,确保我县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提升旅游品位。三是推动旅游开发向资源整合、生态保护、文化传承融合发展转变。四是抓好红水河百里画廊景区、岩滩湖光山色景区、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升级改造等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五是筹备举办广西大化第四届奇石节。六是加强与网络平台的合作,运用新媒体进一步打响“奇山、奇水、奇石、奇俗”旅游品牌。
(四)坚持城乡统筹,建设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突出建管结合,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以新型城镇化和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为战略重点,把“加快城市能级提升”作为新一轮城市化推进的重中之重,以县城为核心,由点到面、由线到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易地搬迁与城镇化相结合试点工程等14个重点城建项目的建设;继续组织实施民族路排涝和污水配套管网工程,着力抓好江滨文化公园周边道路、新民北路(新万隆至城北路段)道路改造、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居民搬迁安置小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把整治市容市貌、规范城区经营秩序,强化城区道路管理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三大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强化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措施,加强规划执法,做好县城区“两违”点的监控工作,遏制“两违”行为蔓延。同时,加强规划执法巡查,发现违法建设,及时查处。
突出统筹协调,不断推进城镇化。大力开展乡镇村屯扶贫生态搬迁,采取“山上搬山下”、“就近集中安置”等方式,大力实施16个乡镇2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房及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改善特困群众生产居住条件,结合产业引导帮扶,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加快规划编制,完成北景、六也、古河、百马、江南等5个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报批工作,组织开展县城区五中一带和羌圩、共和两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突出城乡一体,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扎实抓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续建完成灵岐河羌圩乡段治理,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和建设抗旱应急备用井工程,解决人饮困难问题;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开工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供水工程,推进扶贫移民安置点饮水工程建设进度;继续组织实施岩滩、北景、乙圩等乡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将通信光缆、机房、基站、铁塔、管道线路等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大力解决无线通信基站、宽带网络设施等规划不完善,选址难、建设难等问题。积极配合推进贺州至巴马高速路大化段建设,开工建设大化县绕城路、大化建丰大桥至大化港区大元作业区二级路,争取推进开工建设大化古肖路口至龙口社齐二级路建设,同时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五)坚持环境保护,建设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美。
突出环境保护,保持天蓝地绿水净。认真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保持和扩大山清水秀的品牌优势,努力实现大化自然生态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活动,坚决查处违规违法排污企业,实行环境监管工作网格化管理,强化环境监管责任落实,不留盲点和空白区,坚决防范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深入清理建设项目环评未批先建和久试未验收工作,不断优化项目环评审批管理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建筑工地扬尘和机动车污染控制,加快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县域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实施河池市龙岩滩水库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自治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环保项目,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年内完成44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建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并常态运营,水环境质量达到主体功能区要求。
突出节能减排,推行循环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企业污染减排、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治理项目建设。强化污染源在线监控,进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全面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深入实施“绿满八桂”、“珠江防护林”等造林绿化工程。继续“美丽大化·乡村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大化人居环境。
(六)坚持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幸福社会生态。
突出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全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现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实现教育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逐步消除“入园难”、“大通铺”、“超大班额”现象,提高学前三年和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加强地中海贫血防治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壮瑶医药振兴计划,推动我县中医院立项建设进度。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稳步实施放开两孩生育政策,持续深化诚信计生,提高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认真总结“六五”普法经验,积极准备“七五”普法工作,不断创新载体,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全面推广“以案说法”宣传模式。继续深化“平安大化”、“法治大化”建设。优化“天网”工程,深化技术防范,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改进信访工作体制,积极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分离协调机制。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完善隐患排查和风险预防机制,确保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考核指标”与上年同比有所下降。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突出建立保障体系。力争年内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570人以上,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808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强化创业培训,增加创业贷款,力争新增更多小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健全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认真开展农村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临时救助和城乡医疗救助,落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城乡低保提标工作。积极发展社会养老事业,采用政府主导、公办民营、委托经营等方式,面向社会提供护理型养老服务。加大续建2015年保障性住房和2016年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积极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完善住宅小区功能配套,按时按量完成自治区下达给我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进一步完善全县就业和社保服务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设施功能,为广大群众、企业、求职者及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场所。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继续加强对大化县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的工作力度。
(七)坚持作风转变,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今年是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年,要以此为契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一是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二是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全面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努力做到本职工作“零缺陷”。三是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的迫切要求,深化政府管理创新,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四是加强行政监察工作,抓好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切实解决在行政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为官不为”、“为政不廉”的问题,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伟业,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在新常态下迈出新步伐,在新起点上开拓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开放、富裕、秀美、和谐新大化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关于印发大化瑶族自治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的通知
下一篇: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