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中文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民意征集 > 内容展示

国道G355线大化绕城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发布时间:2013-08-28 16:02:30  来源:  浏览次数:
国道G355线大化绕城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一 公众反馈意见方式

在项目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公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及邮寄获取报告简本,或直接登陆www.sb488.com网站(http://www.lyg138.com/)下载并查阅该项目环评简本并将意见如下联系方式反馈,项目建设单位及评价单位将根据公众意见对公示的内容及涉及的方面进行采纳与否说明。
(一)建设单位和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大化瑶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
联系人:黄继周
联系电话:0778-5812172
联系地址:大化县建丰路325号
(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方式
评价机构名称: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联系地址:南宁市高新二路6号
联系电话: 0771-2311598
传  真: 0771-2311598
联系人:梁艳

 

二  征求公众意见内容

本公示征询意见内容为,公众对“国道G355线大化绕城公路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的意见。

 
国道G355线大化绕城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  工程概况

拟建国道G355线大化绕城公路起点位于大化县城东北面接省道S314线大化至巴马二级公路(在建),终于坡了村,接规划省道横7线梧州至那坡公路大化至堆圩段。全长10.7km。其中K0+000~K7+400段,长7.4km,路基宽度为12m,车道宽度为2×3.5m(除古肖路路面加铺沥青,长905m,路基宽30m);其中K7+400~K10+700段,长3.3km,路基宽度为8.5m,车道宽度为2×3.5m;路面结构类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除古肖路,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共新建1座复杂性大桥、1座大桥、涵洞38道,平面交叉8处。
本公路工程永久占地27.28hm2,估算总金额为18984.2042万元,工期24个月。

 

2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2.1  社会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拟建公路的建设与《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是相协调。
2.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评价区水域不涉及重要或保护鱼类的“三场”和洄游通道。
2、现场调查表明,拟建公路K9+320~K10+700段长1.38km穿越大化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
2.3  声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本评价共设置7个敏感点进行监测,其中1个学校,6个居民区。
本评价共设置5个敏感点进行监测。由现状监测结果可见:大化县城临建丰北路和城北东路、局劳临S314省道建筑昼夜间声环境现状监测值均能够满足满足GB3096-2008的4a、2类区相应标准,那马小学能满足GB3096-2008的2类区标准。
受古肖路交通噪声影响,古肖临古肖路1排的昼间现状声环境监测值能够满足GB3096-2008的4a类区标准,夜间超标0.3~1.7 dB(A),2排昼夜间均达标。临X918县道1排的坡了村昼间现状声环境监测值能够满足GB3096-2008的2类区标准,夜间超标0.1~0.3 dB(A),超标原因主要是受X918县道的交通噪声影响;2排昼夜间均达标。
2.4  空气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各敏感点NO2、CO、TSP日均值和NO2.、CO小时值分别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一级标准,达标率均为100%,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2.5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项目评价范围内红水河及其支流王秀河河段主要功能为饮用、灌溉用水。监测数据表明:现阶段大化县县城现用取水口水质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悬浮物(SS)能达到SL63-94《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评价范围内的红水河和王秀河河段的pH值、高锰酸盐指数、DO、BOD5、.NH3-N、石油类监测指标均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悬浮物监测指标均能达到SL63-94《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说明大化县县城现用取水口和评价河段与的现状水质良好。
2.6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拟建公路所在区域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硅质岩(或碎屑岩)、碳酸岩盐溶洞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评价范围内未发现集中式地下水取水口,也未涉及其他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敏感区。

 

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与主要环保措施

3.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1)影响评价结论
1、拟建公路的建设与《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是相协调。
2、本工程的建设可缓解大化县城交通拥堵,消除交通隐患,保障省道S314(规划国道G355线)公路畅通,推进大化县县城社会和经济发展。
3.征地拆迁、居民的重新安置将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2)环保措施
根据国家和地方征地拆迁安置和占地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安置和补偿方案并予以落实,可以将影响降至较低的水平。
3.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1)影响评价结论
1.公路施工中永久性占地和临时用地,将对沿线的植被、农作物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从而使沿线的植被生物多样性降低。
2.工程建设完成后,生物量将有所减少,但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拟建公路穿越大化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百里画廊景区,目前该景区开发程度较低,公路建设对其影响较小。
(2)环保措施
1.公路在经过农田、耕地路段应增加洒水频次,减少施工扬尘对农作物的影响。公路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施工管理,禁止将土石方堆放在基本农田内,以免压损农作物;设置路田分界墙,防止水土流失进入农田,对其造成破坏。
2. 不得扩大公路用地范围,应在用地红线外设置铁皮拦挡,加强管理,文明施工。
3.施工期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严禁对周围林、灌木进行乱砍滥伐、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
4.取弃土场、施工营地等禁止设置在风景名胜区内,临时占地应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措施。
总体来说,拟建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受到的影响可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重建予以降低,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该项目可行。
3.3  空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1)施工期影响
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TSP。
(2)营运期影响
项目不设置服务区等设施,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汽车排放的尾气。根据预测及类比分析,评价范围内大气污染物中NO2.、CO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一级和二级标准,且占标率较低,不对评价范围内空气环境造成大的不利影响。
(3)主要保护措施
1、公路施工的堆料场应远离居民区或其它人口密集处,置于较为空旷的地方,应在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目标下风向300m以外。
2、施工材料运输公路及便道应采取定时洒水降尘措施。对一些粉状材料,运输时应加蓬布遮盖。施工物料运输路段两侧如有集中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应定期清扫、洒水,以减少二次扬尘,每个施工标段配备至少一辆洒水车。
3.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1)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
拟建公路为新建工程,公路K9+600~K10+700长1.1km穿越大化县县城现用取水口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如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及地表裸露遇雨水冲刷可能会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2)施工期影响
1. 跨河桥梁桩基钢围堰施工中,将扰动河床,短期内产生大量的SS,对红水河、王秀河局部水域产生不利影响。
2.项目全线拟布置施工营地2处,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灌。
(3)营运期影响
营运期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路面雨水径流、危险品运输事故对沿线地表水体的污染及养护站生活污水。
1.定期检查清理公路的雨水排水系统,保证畅通,保持良好的状态;
2.成立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小组,处理所有可能出现的重大污染事故;危险品车辆应实行专门管理,设特种运输货物的标志。
(3)主要保护措施
1.施工垃圾及废物要及时清运,不得在河岸堆放,避免雨水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
2.施工营地、弃土场、堆料场等不得设置在河流汇水范围内,禁止设置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
3.施工营地废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处理后排入周边农灌系统。严禁不经处理任其漫流或排入河流。
4.对穿越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路面径流收集系统和应急池。
3.5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1)施工期影响
1、施工机械噪声在无遮挡情况下,使用单台机械,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昼间35m,夜间229m;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昼间81m,夜间264m,在此距离之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
2、在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施工期评价范围内受施工噪声超标影响人数为1910人。
(2)营运期影响
1、交通噪声最小达标距离预测
至营运远期,拟建公路各路段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距公路红线达标距离为:昼间31.1~43.2m、夜间59.9~81.7m。
2对拟建公路营运期沿线7个声环境敏感点预测可见:
执行2类标准进行评价:板外和那马小学昼夜间环境噪声预测值均达标。
执行4a、2类标准进行评价:全线执行4a、2类区标准的5个敏感点中,4a类区中,5个敏感点昼间环境噪声预测值均达标,夜间均超标。其中4a类区夜间环境噪声值超标6.9~10.6dB(A),2类区超标0.1~4.4dB(A)。超标主要是受拟建公路和周边道路交通噪声影响所致。超标最严重出现在大化县县城。受影响村民共275户/1290人。
(3)主要保护措施
1、施工期需要重点考虑距离公路较近的村庄以及沿线学校的声环境影响及防护措施,严禁在中午12:00~14:30和夜间22:00~次日凌晨6:00进行施工,结构需连续作业的除外。
2、对沿线临路超标建筑换装通风式隔声窗、铝合金窗进行降噪。
3、路侧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的区域,建议在拟建公路相应路段59.9~81.7m范围以内,不宜新建噪声敏感建筑。如需进行敏感建筑建设,新建建筑自身应做好墙体和窗户的降噪措施,以及合理设计建筑物结构,使其声环境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3.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1)施工期影响
道路施工中固体废弃物主要源于工程本身的废方和施工营地生活垃圾。
(2)营运期影响
营运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养护站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道路沿线车辆洒落的废弃物。对沿线的垃圾进行收集,清扫、集中处理后,对环境影响不大。
(3)主要保护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弃土、弃石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其中弃土、弃石应采取集中堆放,并对渣场进行防护、绿化。生活区垃圾应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或可有选择性的填埋或进行其它无害化处理。
3.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保措施
(1)施工期影响
1、本项目拟设置施工营地2处,所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水设置有专门的处理设施,对地下水影响较小且时间较短。
2、公路路基挖方处一般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公路挖方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流失;项目占地区无落水洞等分布,项目填方不涉及填堵落水洞等。项目挖填方对地下水水量、水位无影响。
(2)营运期影响
1、路面径流可能经由排水沟排入地表水体的过程中,一部分渗入地下;但伴随降雨稀释、径流水自净、岩土层吸附降解等过程,污染物浓度将有所降低,一般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
2、降雨入渗是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之一;而公路的修建,形成不可渗漏路面,将减少降雨补给面积;但考虑到公路路面占地面积不大,且降雨还可通过路侧岩土层下渗补给地下水;所以,公路不可渗漏路面虽会造成局部地下水径流途径的改变,但对整个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不大。
(3)主要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营地应设置化粪池对施工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设置隔油池、沉淀池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挖深应不低于地下水位,并做好防渗措施。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生产生活废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且时间较短。
3.8 环境保护投资及环境经济效益
项目总投资为18984.2042万元,环保措施直接投资费用初步估算为286.95万元(不含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已有的环保设施投资),占整个项目投资的比例约为1.86%。该项目建设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总结论

拟建工程符合《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相协调。项目在穿越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设置路面径流收集系统和应急池,认真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要求,从环境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2013年8月27日

 

上一篇:国道G355线大化绕城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信息
下一篇:大化瑶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告


2017 © 版权所有 www.sb488.com www.sb488.com信息中心(0778-5818531) 管理维护
地址:大化县新化路 邮编:530800 技术支持:大化通途电脑公司
备案/许可证编号:桂ICP备14001878号  网站标识码:4512290003
大化瑶族自治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 报警电话0778-5818081

桂公网安备 45122902000008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