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2017年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9 11:21:00 来源:县统计局 浏览次数:
2017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全力抓好经济稳增长各项工作的落实。但由于全县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效益差,支撑经济增长乏力,部分经济指标增长不理想,增速在全市排位末尾。
一、全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缓慢 。
据核算,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2799万元,同比增长2.6%(按可比价格计算),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559万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39286万元,同比持平,其中工业增加值191933万元,同比下降2.6%,建筑业增加值47353万元,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229954万元,同比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7.2:44.6:38.2调整为16.6:42.5:40.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0.0、0、2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拉动作用不大。
(二)农业经济平稳向好 。
2017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714万元,同比增长4.0%,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5545万元,增长3.9%,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从分行业来看,农业增加值、林业增加值、牧业增加值、渔业增加值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36777万元、7226万元、36336万元、13220万元和198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19.0%、2.2%、5.1%和9.3%。
农业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上年秋冬播加春播)达23033公顷,比上年增加425公顷,同比增长1.9%。二是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秋冬农闲田地种植绿肥,绿肥种植在帮助农民增收、创收的同时,并与“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相结合,开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全县种植绿肥面积543公顷,同比增加463公顷。三是今年来,大化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桑蚕产业,蚕茧价格回升,群众种桑养蚕积极性高,今年全县种植桑园面积426公顷,同比增加109公顷,增长34.8%。四是全县进一步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扶持企业开展畜牧业生产,发展壮大大化七百弄鸡品牌,继续加大香猪、黑土猪、竹鼠和孔雀等特色品种的养殖规模,牲畜出栏率保持增长态势。
(三)工业经济持续下滑 。
2017年,全县水电工业受到上游降雨量减少的影响,发电量比去年同期锐减,对全县工业增长影响明显。
1-12月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29218万元,同比下降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7460万元,同比下降5.3%;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191933万元,同比下降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6个,其中亏损企业3个,亏损面达5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成品糖同比下降37.2%;中成药同比下降15.4%;水泥同比下降28.3%;水力发电量同比下降2.7%。
(四)建筑业回暖态势明显 。
截止12月底,全县共有资质以上等级建筑企业5家。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7353万元,同比增长15.1%。
(五)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
2017年,第三产业增速为5.4%,在一、二产业增长疲软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唯一亮点。但美中不足的是其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回落1.1、0.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六大行业呈现出“五增一降”的态势。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3%,金融业下降1.8%,房地产业增长5.2%,其他服务业增长8.4%。从相关行业指标看,一是市场消费较为平稳,但增速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金融业增加值出现负增长,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放缓明显。三是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相对缓慢,全年增长10%,其中财政八项支出(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增长12.9%。
(六)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
2017年1-12月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00650万元,同比增长24.7%。其中:项目投资完成251103万元,同比增加82658万元,增长49.1%,占全县固定资投资的83.5%,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3个百分点,是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大主要因素。房地产完成投资49547万元,同比减少25053万元,下降31.8%。
主要增长因素是重大项目投资较快增长拉动投资增长。1-12月,全县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50921万元,同比增加71940万元,占项目投资增量的120.7%,同比增长91.1%,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个百分点。
(七)社会消费品市场呈稳中向好运行态势 。
2017年,大化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8270万元,同比增长11.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呈稳中向好态势。
1.城镇市场消费实现较快增长,城镇消费品市场拉动作用明显。 2017年,城镇社会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34086万元,同比增长1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71.2%,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拉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品市场对全县社会消费品市场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
2.城乡消费品市场不平衡状况继续改善。2017年乡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4184万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增速比城镇市场增速提高近1个百分点,城乡市场不平衡的状况继续改善,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潜力巨大。
3.批发业、零售业双双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零售业全年实现零售额146730万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6235万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4.住宿餐饮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住宿餐饮消费市场完成营业额17436.4万元,同比增长5.1%,增速较去年回落3.9个百分点。
(八)财政收入继续下降,金融运行放缓 。
2017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62877万元,同比下降5.1%,比一季度提高4.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0.6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716万元,增长8%。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75444万元,同比增长4.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1214万元,同比增长2.8%。
(九)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
2017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57元,同比增长1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0元,同比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6元,同比增长10.1%。
1.城镇居民增收亮点。一是增资政策落实拉动工资增长;二是旅游业蓬勃发展;三是2017年全县养老金、离退休金增长较快;四是城镇低保不断提高。
2.农村居民增收亮点。一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在精准扶贫工作带动下,农村居民利用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发展养殖七百弄鸡和食用菌种,成立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农民工不用走出远门,就地可以打工,增加收入。二是农村低保标准大幅度提高。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增长基础不牢 。
从工业来看,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处于缓慢回升态势。全年增速下降2.7%,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每月增速都在不断回升。按照目前态势,明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不会出现大的增长。一是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新培育的工业企业短期内难以全面达产达效。缺乏后备企业支撑,这将给全县今后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较大挑战。二是企业经营困难较多。全县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效益不佳。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经济增长点仍然依靠工业来支撑,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加大调整,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依然存在。
(二)农业生产存在不确定因素增加 。
1.水电站库区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所占比例偏低,经济效益不显著,全年全县渔业产值19862万元,同比增长5.1%。
2.生猪、家禽价格下跌,养殖户养殖信心不足,有的养殖户逐步减少养殖量,这样会造成下一步市场供应紧张。
(三)工业过度依赖水电生产 。
1.产业发展不平衡。过分依赖水力发电业,水力发电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3.2%。
2.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 目前,大化县工业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结构偏重于初级产品,而深加工产品及其应用产品比重低,而且大多是中低档产品,高端产品还是空白,企业经济效益差。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较少。大化县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只有6家,支撑全县经济增长严重乏力。
(四)限额以上贸易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整体实力偏低 。
1.目前,全县限额以上单位8家(含2家大个体),单位个数偏少,特别是限上批发业、住宿业企业还是空白,对消费品市场没有起到应有的引领作用。限上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占全县社消零总额的占比过低,限上贸易企业对消费品市场的引领作用严重不足。
2.传统消费热点降温,受新型消费模式冲击加剧。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家电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传统商品消费在降温,网购消费模式的兴起对当地实体店经营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无形中形成了本地消费的部分外流。
(五)农村居民增收压力大 。
一是近年来粮食生产已实现连年增长,在土地产出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模式、技术等没有出现较大突破的条件下,要确保粮食持续增产难度将越来越大;二是由于家庭种植业生产效益较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稳定农业生产;三是畜牧业受市场、疫病、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市场价格波动,势必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着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
(六)服务业发展需要加强 。
一是规上服务业企业偏少(全县只有4家),需加大培育力度。二是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不高,亏损现象严重,目前全县有3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三、对策建议
(一)农业方面 。
一是引导农民做好冬种工作,尽可能地扩大冬种面积,提高冬种指数,促进农民二次增收;二是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加大七百弄鸡的促销力度,确保贫困户养有所获;四是引导农户及时做好牲畜补栏工作,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二)工业方面 。
一是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使工业集中区有名有实,真正成为招生引资的载体、工业发展的平台;二是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升级改造,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三是优化服务,认真落实稳产促销增保增产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淘汰落后产能,扩大有效生产,在行业准入、企业融资、办理审批手续等方面提供优质保障让企业得到更好的服务、更好的发展。四是尽快建立鼓励民间投资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进一步拓展民间融资渠道,为中小型工业企业提供融资平台。
(三)旅游业方面 。
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攻方向,按照“生态+”、“休闲+”、“娱乐+”“观光农业+”的模式,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来谋划经营,强化全域旅游要素保障,激发全域旅游活力,带动全民参与、全域打造、全行业联动,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使全县旅游业在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市场消费、增加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形成新的生产力。
(四)“四上”企业培育方面 。
要持续抓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培育工作,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壮大全县经济总量,推动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五)财政收入方面 。
一是财政部门要组织征收部门认真分析收入形势,坚持社会综合治税制度,坚持财税收入联席会议制度,随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收入进度均衡。二是税务部门要加强征管,强化矿业、建筑、房地产税收管理,进一步加强个体税收管理,加强高收入人群税收管理,发掘新的税源增长点,努力挖掘潜力、堵塞征管漏洞、加大稽查力度、清理欠税。
(六)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
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核准和平衡好一产业相关指标,在彰显粮食总产量、生猪养殖、生态环境等方面优势的同时,又能够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并提升二、三产业占比。
上一篇:2017年大化县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下一篇:大化县2017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