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2018年一季度“四上”企业劳动工资简析
发布时间:2018-05-17 10:35:45 来源: 浏览次数: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大化县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了就业规模扩大、就业结构改善的发展目标。
一、一季度从业人员及平均工资总体运行情况
截止2018年3月底,全县“四上”企业全部单位共27家,从业人员季末人数为4756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15人,同比增长2.5%;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472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32元,同比增长16.9%。
(一)分行业门类
从19大行业看,“四上”企业中从业人员人数绝对量居前三位的为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和制造业,分别为1991人、738人和584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247人、216人和15人。从业人数增速最快的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分别同比增长211.4%、2.1%。“四上”企业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居前三位的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制造业,分别为34714元、26764元和12356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4%、431%和33.2%,排在后三位的为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为6861元、6569元和6429元,同比增长9.9%、4.1%和增长2.3%,平均工资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之比为5.4:1。
(二)分人员类型
“四上”企业中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从业人员季末人数分别为3112人、70人和1574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32人、增加7人和140人,同比下降1%、增长11.1%和9.8%。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分别为18475元、11130元和7515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296元、4630元和2468元,同比增长14.2%、71.2%和48.9%。
二、存在问题
(一)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供求矛盾仍然突出
分行业从业人数看,“四上”企业中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和制造业从业人数为最多,这是由于一季度以来随着全县经济平稳发展,部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其用工需求数量大幅增加,建筑业用工需求尤为明显,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但就业仍存在较大压力,这是由于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交织在一起;二是城镇失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普遍偏低,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要求,导致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存在用工紧张、招工难现象;三是就业质量不高,由于部分企业工资待遇较低,工人流动大,影响就业的稳定性。
(二)不同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依然较大
分行业工资水平看,“四上”企业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为行业翘楚,采矿业、住宿餐饮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工资较低,平均工资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绝对额相差28285元,其原因是带有垄断性质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往往能取得较高的利润,平均工资明显较高,而传统行业和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则利润微薄,平均工资较低。
(三)企业用工费用持续增加
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带动“四上”企业就业人员工资的提升。同时,伴随社会平均工资的提高,由企业负担的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费用明显增长,造成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企业用工费用负担加重,使企业普遍感到“用工贵”,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的使用量。
(四)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偏弱
近年来,尽管服务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基础差、起步晚,企业数量偏少、企业规模偏小,吸纳人员就业能力偏弱。3月末,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有6家,占“四上”企业总数的22.2%,服务业企业就业人员1123人,占“四上”企业就业人员总量的23.6%。
(五)结构性调整带来行业就业人员的减少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个别行业就业人员减少,出现了行业性职工下岗。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县“四上”企业涵盖的十一个行业中,就业人员出现减少的有六个行业,建筑业减少247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减少216人、房地产业减少52人,制造业减少15人、批发和零售业减少7人、采矿业减少6人。
三、建议
(一)保持经济增长 稳定就业局势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经济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岗位需求和就业机会。二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激发双创活力。三是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城市管理升级,营造良好干事创业软硬环境。四是加快推进改革攻坚,鼓励国企民企共同发展。五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高质高效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二)加强职业培训 缓解结构性矛盾
招工难和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求职人员知识水平、技能结构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一是要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有针对性、多层次对新生代求职者进行职业培训,对大学生加强职前职中培训,使其成为具有操作或研发能力的智力型员工。二是要对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进行与社会对接的职业化、专业化改革,实行开放办学,加强贯通与衔接。三是积极倡导和推行校企合作,重点发展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把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现代技能教育体系,拓宽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通道。
(三)推进“双创”活动 壮大就业新主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兴产业、增加新就业的重要举措,要持续深入推进。要强化落实促进创业的各项政策,培育新市场主体,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培育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新型产业带动就业增长。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补贴标准,积极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四众”平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全民创业和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企业、创客多方协同的创业创新机制,多途径服务就业并推动“双创”活动持续升温。
(四)转变就业工作重心,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政府部门应尽快转变就业工作的重心,采取措施保障劳动岗位的稳定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逐步解决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稳定。
上一篇:2018年1-3月大化县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2.78%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