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农业,扩大致富途径。该县利用本地“土、特、绿”特色,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种养业,打造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保持稻谷、蔬菜、玉米、旱藕粉等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丰产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种桑养蚕,种植葡萄、黄皮果、红肉蜜柚、砂糖桔、油桃等生态经济作物。同时,建立林下养鸡、山猪、七百弄山羊养殖和水产养殖、桑蚕养殖等各类专业合作社440个,发展家庭农场45个,通过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群众发展特色生态效益农业,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利用地域资源,发展长寿养生旅游。该县以长寿美食为切入点,着力推动生态农业、旅游、电商等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10月,该县荣获“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称号,全县新增住宿餐饮店329家,旅游餐饮业发展迅猛;2017年6月,该县荣获“中国绿色食材基地县”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得这一称号的县份;生态特色食材产业不断壮大,2017年7月组织参加首届广西好食材评选推介活动,其中,“壮瑶风味”系列美食得到各界好评。从2017年开始,利用2年—3年时间创建“全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根据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体系、设施完备的旅游接待体系、全时体验的旅游产品体系、全景覆盖的旅游环境体系、全业融合的旅游发展体系、全域监管的旅游信息体系、全民共享的旅游服务体系,从而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到2019年底,全县接待游客达到20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20亿元,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率达到12%以上,旅游业对地方财政的综合贡献达到12%以上,旅游新增就业占当年新增就业的18%以上,力争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全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目前,全县累计发展4A级景区1个、酒店2家,3A级农家乐6家、旅行社3家、乡村旅游区3家。
挖掘文化潜力,吸引外来投资。该县深入挖掘奇石文化、瑶壮民族文化、长寿养生文化、水利水电文化、硅石矿产文化,打造长寿养生乐园,着力建设大巴马国际山水运动示范地、红水河布努瑶风情体验地、奇石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举办祝著节、奇石文化节、垂钓大赛、广场文化等民族民俗文化体育活动,吸引外来投资,增加当地群众就业创业机会,全面打造瑶族生态文化品牌,用生态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黄运超 韦嫣红)
上一篇:大化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显成效
下一篇:大化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 872名贫困群众达成就业意向